关于“故事”和“写故事”

Sherry手抄版。。。(点击看大图)“单向空间”的一面墙上,大大地贴着本·雅明写的“写作十三则”,大体就是对写作者的一些忠告和建议,看到之后手抄了下来。

高中时代,书架上就立了那本《百年孤独》,仅仅看了前两页,甚至以为自己这辈子都看不完这本吧?谁知道过了二十年之后,我疯狂地在一周之内看完了那本《百年孤独》,并且看了很多马尔克斯的书,当然除了名字没怎么太记住之外;在同学们疯传阅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的时候,我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这种书有意思吗?”直到同龄人已经厌倦了琼瑶的那种剖白式腔调之后,我总算抓住了青春的尾巴,读了几本她的书,随后又开始了漫漫的言情小说“补习”,年轻时候欠下的债,总归是要还的吧?

每个人多少都会被某个故事或者影视作品里的故事或者人物感动过吧?但每个人感动的点又不太一样。有人觉得这一篇精妙极了,有人却觉得“泛泛之作”而已。对自己感同身受的故事才会被触动,有些人则可能某种类型的故事或者人物都被触动。

也许你写的故事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从中间看到的那个故事或者他们想要看到的故事,虽然生而为人,我们对故事和人物及其关系都有一些基础性的共同认识,但每个读者/观众对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设定却又都带着极其主观的色彩有自己的设定路线:

  • 如果能跟他们的设定对上,你的故事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这很正常啊”“这能理解!”
  • 如果没对上,但却符合作为人类的一些基础性的共同认识,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有意思”或者“我还从没这么想过”,
  •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既不符合他们的主观设定,更无法用一些人类共通的认知来理解的时候,则可能出现“这什么鬼东西?果断弃!”“没意思,这种怎么可能呢?”或者“这就不对了吧?”甚至“作者/编剧脑残吧?”,
  • 但——也有少部分人的反应可能是“哇靠,还有这操作?这不是我梦想的吗?”或者“逆天了,我喜欢”甚至“这种瞎比比还真是奇才啊!”

有人会为一部片子疯狂刷影院十遍以上,但有人也会完全无感,连视频网站出现资源之后都懒得花时间去看;有人会对一个故事反复翻看不厌其烦,甚至会背诵其中句子,但有人连两行都看不下去,“这种东西谁会浪费时间看?”

但有意思的是,这种认知并不会保持不变,因为人们的经历带来的认知变化也会影响着大家对“故事”或“人物及其关系”的认知和设定,小时候看不下去的故事,也许长大了就有兴趣看了,且看的不亦乐乎,小时候觉得没意思的故事类型,可能长大了会认为这种故事为什么我以前没喜欢,真是太浪费了……

有很多人会选择重新阅读,能让人反复阅读并且每次收获不一样的故事,就是经典名著了吧?想以前的作家们是如何挑夜灯构思文章的,再看现在,利用电脑等多种帮助提高效率的工具,也未见的有几篇类似的名著诞生,时间的历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吧?

很久以前没用电脑码字以前,我的文字都是用笔写在A4纸上甚至再以前是在每周交给老师的周记本上,有过连载一个科幻穿越小故事的,连着写了八周,语文老师大概是看不下去了,批语:赞叹你的坚持!!当时理解了很久,然后故事就戛然而止了……

后来工作了之后,每每经过绚烂的油菜花田,就会脑海里莫名回荡着一句话:他隐约从花田里越走越近,模样也越来越清晰,他笑着看着我,我也笑着迎向他……现在想想,几乎还是同样的画面,只是这个他一直没有清晰起来。

之后虽然文字流淌的速度比之前用纸笔快了点,但却没见自己能写得更好一些,或者思绪更泉涌些,可见“生产工具”的发展并没有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吧?

8 条留言

  1. 大致说道:

    阅读也是有心理舒适区的。
    尝试读一些自己读不下去的东西,坚持若干天吧!
    然后我一般会骂一句“去他妈的!”,然后逃回舒适区。

    1. sherry说道:

      哈哈~~很形象。
      可能是同理心吧,其实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只是群大小罢了。
      一般看哪类书?

    2. 1900说道:

      这种书我床头有几本,拿来催眠用。。

      1. sherry说道:

        能有个功效也不错啦

  2. 小布丁说道:

    这个手抄就很厉害了

    1. sherry说道:

      羞涩.jpg
      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别的爱好了,就做做这种机械的不需要动脑子的事情还能将就。。

  3. Juby说道:

    字写的好整齐。

    1. sherry说道:

      谢赞!
      已回访,网站很不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世界终将得到救赎,当真爱被如此坚持

© 2018 燕渡寒潭 别为活命而败坏生存之根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