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趣闻一
终于在今晨读到了一处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作者与学校踏破铁鞋觅到的“逻辑”课老师辩论某个话题,经过半小时依然没有结果,老师说:我回去想一想再来跟你继续讨论。
之后作者再也未见过老师出现!我想大约校长在背后默默地怨念着:这冯同学,将我好容易请来的逻辑老师又说走了,如何是好?
再后来作者上了北京大学的“西方哲学门”(门即是现在的系),种种原因之后学校终于请到了可以教授西方哲学的的老师,但老师却没能活到进教室上课的那一天!
其实,冯同学你是老师杀手吧?最后冯同学也还只能是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毕业生
默笑之后,想现在的大学里,大约不怎么缺老师了,什么科目都可以有,只是还有那个因为自己无法弄明的的问题就誓不进入教室面对学生的铮铮傲骨吗?现在想来民国时候的文化发展,虽有深深的新儒家烙印,但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相当红火的文化“复兴”了。
想起季羡林大师在其《清华日记》里写道:昨夜一夜大风,今天仍然没停,而且其势更猛。 北平真是个好地方,唯独这每年春天的大风实在令人讨厌。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 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哈哈哈~~
哈哈~ 季老也是实诚人啊
五四时代很多学人都是上承家学,陈寅恪、钱钟书、俞平伯等等,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切都被打断、割裂了。家学渊源,没有几代人是培养不出来的。还有像黄侃、刘师培那样的人,在现在体制下是肯定没有出头之日的。
是啊,以前没有认真看待过那个时代的文人,或被教育所引导的,觉得那时候似乎除了鲁迅、徐志摩就没什么文学了,想来彼时也是太幼稚了!
这种“割裂”需要几代人才能培养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