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弗洛伊德

自上一篇义正言辞的《 一百年前的个案 》之后,在 字里行间 与朋友聊完事情,看到了这本《弗洛伊德:梦 背叛 野心》,找了弗洛伊德老人家的孙女知名的教育家的“真知灼见”来铺垫,好奇之下翻了几页,还有对安娜以及布洛伊尔的描述,于是借来看。

一百年前的个案是说安娜·O的癔症个案,布洛伊尔当时是安娜(化名,本名为:伯莎·彭博还姆,后称为犹太妇女联合会创始人,著名的社会工作者)的主治医生,彼时弗洛伊德还是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布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分享了这个个案的很多细节,布洛伊尔1847年便已经从医学院毕业从事医疗工作,接手安娜时在维也纳以及整个奥地利小有名气,可以说他与安娜一起开创了“谈话疗法”,他们称之为“扫烟囱”疗法。

布洛伊尔医生让在催眠状态下的安娜说出了很多记忆深处的片段,而这些片段在被说出之后,由这些被压抑的记忆所转换的躯体症状就消失了。但在后来的接诊中,他就没有再如此大规模地使用这个办法,但这一点却被弗洛伊德吸收,并且融合进了自己将来的理论王国里。除了安娜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露西小姐的案例等。

从传记中看,弗洛伊德老人家对病人有时候十分专断甚至是蛮横,病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思进行治疗,跟现代意义上的咨询天差地别。

我是典型天秤座,认为世间万物必讲平衡。他有这么多的理论并且一生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如神一般”的学术地位。当某个点走到了极致必然诞生另一个极点,这两个极点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好像很多伟人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窃以为没有必要为了这一个面去否认其颇有成绩的另一面,这两面虽然不相容,但却让这个人有血有肉,你可以单纯意义上地将他看作“神”,也可以看作人,谁见过不是以人为原型的神。现代精神分析已经大部分放弃了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那一套完全归咎与力比多的形式,而更多的讨论客体关系理论,这很大程度上比力比多容易接受。

这一再说,要给布洛伊尔正名,他认为“创伤”和“分裂”更是各种精神疾病的根源已经越来越为心理学行业的人们所接受和深入研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世界终将得到救赎,当真爱被如此坚持

© 2012 燕渡寒潭 别为活命而败坏生存之根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