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界冷暖
自从开始正是投入法语的怀抱以来,接触了一些法国文学和电影,着实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看到全新的东西。也许是老师引入得当,在校时看了《FanFan》索菲·玛索和裘德·洛,这是经典的帅哥+美女的组合,彼时的索菲·玛索简直惊为天人,皮肤吹弹可破,眼神清澈明亮,性情(至少剧中的)纯真可人;裘德·洛,发际线还不高,眼睛亮闪闪地迷死人不偿命。又看《欢迎来北方》,还有小时候最喜欢的《Les Barbapapa》(巴巴爸爸),然后又跟着看了些小说,这些或多或少都展示了法国人民的文化和习俗,虽然华夏文明和它们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但透过语言的障碍来看,两种文化之间的共通不少——细算起来,都是人,会有多大的差别呢?比如他们的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和窃窃私语时的眼神,怎么看都跟中国的小城市里闲暇时的大妈们唠嗑的内容极为相似:街头那家男的昨晚半夜刚回来,喝得醉醺醺的;你家隔壁那个女人成天穿得花枝招展的,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诸如此类的吧。当然这些都是俗世生活的片段而已。
构成小说内容的一个重大主题是爱情。爱情从心动的一刻开始,赤果果地说那一刻荷尔蒙被超量释放,具体是什么刺激因素因人而异,总之就是那一刻产生了夹杂着欲望的好感诞生了,跟着相处,跟着这种欲望也许就被满足了,渐渐地有些人淡了也就分了;而有些则结婚了,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你的欲望满足只跟这个人有关系了。可不幸的是,就欲望本身而言,大部分时候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尤其是对雄性而言。插一点生物进化学的说法,雄性的交配行为只是为了满足欲望本身,所以它们对于交配对象的质量并无明确要求,雌性的交配行为因为承担着物种延续的职责,她们可能下意识地会选择与某个范围内最优秀或者较为优秀的那个雄性进行,所以她们对于交配对象的质量是有要求的。荣格解释为:“集体潜意识”,达尔文解释为:物竞择优。
话题扯远了。其实《情界冷暖》讲的是男主人公与两任妻子间的故事。他喜欢的离他而去,而喜欢他的终究没能真正留他在身边,他又有了新欢,直至死亡,仍旧期待着新爱能来看自己一眼,却终究不能如愿而抑郁离世。
到头来不过证明了一句话:爱本身是单向的,或者说是个体行为,不是互动行为。你怎么爱别人的跟别人怎么来爱你完全是两回事,你不但不能指望别人象你爱TA那样爱你,更不能指望TA们会因为你们而改变——除非TA们自己想改变。
这个法国作者绝大部分文章都是传记,他给很多名人写过传记,唯有这一篇是关于情的,却又正好甚合我意,遂给了五颗星~
爱一个人之最狠者,莫过于死命的对她好,不图回报,其它这样子她是很痛苦的。
哇,这样的人存在吗?
文学作品中可能,比如吸血鬼之类的浪漫故事里,作为人类,大概什么情感交付久了都想着多少有点回报才好吧?
一直都觉得法语是徒有浪漫
法语全是鼻音
法国食品也就那么几样,没有那么丰富好吃,而且口感也很就一般…..
法国人编故事还是可以的
哈哈哈,徒有浪漫,其实学起来从语法角度说连浪漫都没了,分阴阳性,尤其是数字更是让人抓狂……但是当他们整体用各种方式出现的时候,读起来就不仅是浪漫了,还带着法语文化下独有的韵味。
法语难道不都是小舌音吗?
法餐却是极好吃的!先不说蜗牛的肥美,单单是红酒就有那么多值得品尝和回味的~~ 我还独推法棍,别看硬邦邦的不好嚼,牙口好的嚼起来却非常香,加些鹅肝酱,就是天下美味了!
细究起来,欧洲国家里,西班牙是必不可少的浪漫的去处。
说句实话,对于法国确实没什么好感,但也不至于厌恶。
没那么高的文化,法国文字方面的东西享受不了,对其认知也就停留在电影上面。
对于法国电影的理解,就是文艺,过于文艺。不像美国电影大开大合,也不像亚洲电影那么接地气,就好像法国电影的导演,只是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之中。
当然了,也许是自己能力有限,根本无法理解那么高尚的情操吧。 ➡
呵呵,艺术不分高尚或者低贱,都是来源于生活,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
起初我也认为法国电影过于文艺,所以极少看,但看过之后发现其实他们的喜剧片更有意思!比如当年的《虎口脱险》,现在的《欢迎来北方》,后者都是小人物在生活里的小挣扎。法国人还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中的美丽和浪漫的,所以显得文艺了,他们其实只是更爱生活而已。
苏菲玛索,女神呐。当年看初吻。。话说法语片看不多,还是最爱两小无猜。
嗯,他们的爱情片或者喜剧片里总有深深的法兰西文化痕迹,不为外人所理解,看起来有可能看不到笑点或者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