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间

欧文·亚龙是我近十几年来非常喜欢且仰慕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尚且健在的,我一直,也许我还有机会去看看他本人。

他的书几乎我都读过,早期的关于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以及后来的小说类的,他非常善于写作,文学类或者学术类的,都能驾驭。他的文字让人产生共鸣,情绪很容易被他调动。

一度我以为他已经消失在读者和来访者的视线了。但最近翻看他的个人网页,又有新书!着实让我兴奋不已,立刻去亚马逊下单。好像从他的《Spinnoza Problem》这本开始,我就一直在看他的英文原文,很畅快——重点是不用去等中译本了。

他写到陪伴妻子最后的时光,着实让人动容,好几次我都无法控制的,眼泪顺着眼角滑落。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是的,越简单的文字越能让读者去想像中间的情感体验。

他们有四个孩子,还有孙子辈很多人,一大家子聚齐了快20人,他们共同写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则由亚龙独立完成的。从“人生赢家”的价值观来看,他可算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了。但是人生走到即将终点的时候,依然会有遗憾或者不圆满——就像找他咨询治疗过的人一样,他们或多或少给了亚龙提示:在面对死亡焦虑时,在面对内心最黑暗时,在失去至亲挚爱时…… 只有珍惜当下才是作为人唯一可以做的。

有一个细节特别想分享,他们都是搞研究的,他的妻子在法语,比较文学,女权等领域有着非凡的成绩,尤其是关于女性觉醒和独立方面,她有相当多的追随者,我还蛮好奇,她如何做到平衡学术和家庭的,毕竟养育四个孩子还要照顾一个家。当他们面对如果自己死了,遗物要怎么处理的问题是,最大的挑战就是他们的书柜,满墙都是他们买的或者写的书,他们曾经问过自己:如果我死了,这些书还可以保留多久?或者说,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他们?

这个问题可能也是伴随死亡焦虑在影响着我们,最怕不是死,而是死了之后没人记得,记得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用亚龙文中最后结尾的话来结束我的读后感吧:“…our existence is a brief crack of the light between two eternites of darkness.” (来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试译:我们的存在是茫茫黑暗中的一道光。)

参考:

Irvin Yalom 2019: A Matter of Death and Life

Vladimir Nabokov 1967: A Brief Crack of Light: On Nabokov’s Speak, Memory (from: https://bookmarks.reviews/a-brief-crack-of-light-on-nabokovs-speak-memory/)

6 条留言

  1. 天一生水说道:

    最近在读一本英文的专业书,先用软件翻译成中文,然后对着英文原文看。直接读英文原文,实在读不下去,一是能力不够,二则不是自己常用的语言文字,各方面都不习惯。你能直接读英文原著,佩服!

    1. sherry说道:

      不敢不敢,只是环境让我只能找到英文的读。但这个作者的文章,即便看原文也不会很艰难,有时候也必须习惯的英文的行文方式,如果没有大量阅读过,确实很不习惯。

  2. 一起薅羊毛说道:

    思想永存 这也是博客的意义

    1. sherry说道:

      是的!

  3. 美樂地说道:

    能用读英文原版书籍的,不是一般人,至少有深厚的外国语文功底

    1. sherry说道:

      谬赞了,英文行文如果掌握了规律,读起来还是很流畅的,而且不管是读中文还是英文,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多读就会越来越顺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世界终将得到救赎,当真爱被如此坚持

© 2023 燕渡寒潭 别为活命而败坏生存之根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