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之前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来不满后者的泛性论等,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这是本读起来很流畅的书,几乎比小说更让我投入,很多地方可圈可点,也有很多地方不敢苟同。
全文强调的几个词:生活风格,自卑情结,优越情结以及社会兴趣和社会适应。需要区别“自卑情结”和“自卑”,适量的自卑会促成个体积极努力和上进,但问题儿童将自卑发展成了“自卑情结”进而发生一系列问题。
有意思的是“优越情结”,有些看起来颇为成功的人士,却在后来某些事件中“塌方”,说到底是自卑情结延申出来的,而塌方的“预兆”早在3-6岁时即可看到。
单纯从书的目录很难看出本身的逻辑关系,如果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基础来看,全书的逻辑还是很明显的——阿德勒确实从精神分析学派出走了,骨子里却还是受到了“恩师”的多方影响。
观后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点可以深入挖掘,针对问题儿童的行为改善也许会有帮助。精神分析学派惯用到童年找原因,但阿德勒却认为童年的经历不是原因而是线索,可以发现问题的着手点,以及未来改善的条件。不是精分了,依然有些精分的影子,大抵是阿德勒对弗洛伊德的最高致敬了吧?
以上。
PS:推荐阅读《自卑与超越》
我觉得应该把自卑跟开心、伤心一样定义为性格的一种教导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会在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自卑,会在自卑中感受到学习追赶的动力,也感受到挫折感,正确去看待才能走出持续的自卑。
说得好,尊重每个孩子自有的特质,每一种特质本身没有差别,虽然情绪反应会有差别,个体看待事物以及应对的行动力和意志力以及情感都可以跟情绪反应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