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虚度时光”
感觉上可能没有出版社会想要翻译了这一本来出版吧?毕竟与普世价值观相去甚远。
“我想和你虚度光阴”这首歌曾经在现场听程璧和莫西合唱,小小的莫西和高个消瘦的程璧一起将这首歌唱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觉得特别感动,甚至会想:为什么要虚度时光?难道不该是抓紧时间吗?
已经过去差不多7年了,被现实的种种折磨之后的我,打开kindle准备看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个冬日的早晨,一杯暖暖的热巧克力在手里。
书是在豆瓣被人安利了的,作者的观点在每一个整点时间里呈现,睡懒觉,喝咖啡,吃好吃的,喝点小酒,跟朋友漫无目的的聊天,还有做梦等等……
起初几乎每一句话都跟我读的“The 5AM Club”的理念是相悖的,也跟我之前的生活方式是完全相反的,看的十分难受,阅读有一个十分不爽的事情就是你不能即时跟作者进行沟通,我是个一有疑问就会着急找答案的人,50%的内容让我存了几千几万个问题,中间因为假期等等原因没有捡起来看,直到又春暖花开的时候。这种抓狂的感觉直到看到60%之后才缓解了,并且随着阅读深入越来越喜欢作者表达的观点和看法。
虽然文章字数不少,但很多是引用。林语堂的话是他常引用的,作者说,很多“骇世”的东西的初心都是在蹲坑时想到的,当然这话很多人都说过,比如林语堂比如韩愈。后面还提到很多作家的灵感来自某个梦境里的提示。我也引用一下作者引用的某位作家曾经写过的:
Most of the world’s troubles seem to come from people who are too busy. If only politicians and scientists were lazier, how much happier we would all be.
试译:这世界上大部分麻烦都源自忙碌。如果政客们和科学家们能偷点儿懒,我们的生活会幸福不少。
在朋友圈里贴了这一段,引来掌声,当然也有不解的。
七八十年代人们曾经幻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有“机器人”端茶递水伺候着的生活,但实际的现在呢?我们依然双腿行走,依然需要一日三餐,依然要为五斗米折腰。
可能人是所有事情里最无法“算计”的那部分吧?
并不十分推荐阅读这一本,语言是一方面,主要是可能看到一半会骂人会甩书/kindle
=)
很矛盾。闲暇好,闲暇也不好。
有些科学家说现代人的身体其实跟古代祖先没太多区别。古人的身体适应于长时间的中低强度体力活动。当时没有科技,农业革命也没有来,古人和其他动物一样终日为觅食求生而奔波。也没有医学保护,三十多岁就死。结果我们现代人的身体和古人一样,需要足够高的活动量才能维持健康。
假如现代人真的像几十年前得预言那样,连动一下都不用动全靠机器仆人。想想都有点可怕,毕竟肌肉都萎缩了。骨骼强度也垮下去。人终究违背不了生物规律。机器仆人帮现代人腾出来的时间,到头来还得送到健身房之类得地方烧掉。
感谢留言!
可能矛盾就是有机体本身吧。
仔细看每一家的说法,其实都能自圆其说。生命追求意义,这个意义本身就是虚无的,过程本身更重要,但人类惰性在科技工业发展上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结果却不是人们一厢情愿期待的,毕竟人这个有机体有着最基本的需求,当然也有自己的生物规律,无可避免。这么说来,三十多岁过世了跟活个百八十年本质没有太大区别——当然人类历史上少数特别“有贡献”的人不太一样,他们活得久了,贡献可能大一些,但贡献的意义从整个发展角度来看的,也就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了,=)
好想看啊。
作者说没说钱从哪来?总要先解决温饱才有条件虚度吧。
作者认为每天工作半天就足够基本生活需要了。。。后半部分提到了一些关于资本的表述,很有意思
很多作家的灵感来自某个梦境里的提示,说明我记录梦这个事还是很有意义的,哈哈
昨天做了个非常……非常的梦,让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空闲写出来
并且我做个了好友大召唤术的功能,我要去我博客召唤你了,哈哈
很多人会记录梦的呢,我也有习惯记,但很少会发出来,都记在手账上了。
手机上看到有提示,一会儿去看一下~~ 你也太厉害了吧。。。。
我想和你虚度光阴,
五一长假躺在床上一起刷抖音……
哈哈,我没有用过抖音。。。可能是老了,哈哈
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