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早点铺
早点铺子就在我家的对门,很早很早,比我跟外公起的还早,他们就开工了,店铺门脸开的很大,灯火通明。
我和外公在门前刷牙时,我会时不时走神,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记不住他们都忙了什么,只记得在夜色还没褪去中的灯火十分鲜亮。
早点铺子是典型的南方餐食,油条会炸的脆脆的嚼起来才香,烧饼点着烤的香喷喷的,有甜咸两种口味,那时候小,自然最爱甜口,烧饼裹上刚炸好的脆油条,“咯呲”的声音听着就会很好吃,早饭能吃掉这么“一副”,顶一个早上都不会饿——当然到了初中时候,这也不顶用了,必须课间加餐:食堂做的最好吃的肉包子,5毛一个,几分钟抢完的那种!
除了烧饼油条,还有粢饭团,糯米蒸过之后象裹寿司似的裹上油条和白糖,卷起来捏紧了,再把裹布扯了,一个可爱的粢饭团就做好了,这个比烧饼油条还顶饿。外婆说,糯米的既有营养又能抗饿,下河挖泥的工人吃一个能管一上午。还有粢饭团做成咸口的,将白糖换成肉松或者榨菜的,但小时候似乎榨菜吃的少,肉松更是金贵东西了。KFC的饭团品控可能不太稳定,完全没有家乡粢饭团的味道啊。
他们家早点还有麻团和油老鼠,都是糯米粉制的,麻团是球状,外面有芝麻点缀,油老鼠是一种状似长烧饼,但没有芝麻和面,纯糯米和江米粉做的油炸小吃。
早点铺子基本上过了八点就没营业了,下午他们还会卖一种超级勾人的小吃:锅贴,我们家附近的锅贴跟北方的略有差异,没有那种透明象蕾丝的东西粘连着。小时候吃的都是类似煎饺,香味能穿过整条街的,店家还会在刚出锅的时候用锅铲轻敲锅沿,每每听到这个声音,我和外婆都坐不住了,但是外公却十分鄙视吃“小吃”的行为,认为除了三餐人不应该吃其他的东西。偶尔妈妈从工作的乡镇回来,趁外公睡着了,她去悄悄去买来我们三个女“孩子”一起吃,那时候买食物是需要粮票的,我们三个人吃二两,4毛钱10个锅贴,人间至味啊!偶尔也会因为偷懒第二天一早被外公发现用完的碗没有洗净,他会大声问:昨晚你们吃什么了?我们几个悄悄地交换眼神,谁也不答话,老人家也就作罢了。
除了对门这家铺子,桥坞往西就有一家全城为名的饭馆“开一天”,那时候下馆子不像现在这么稀松平常,外公是从来都不去的,偶尔经过的时候都不看一眼。外婆眼睛不好,从不出门。“开一天”一直开到今天依然红火,而且越来越火,回乡时还会约了同学或者带娃去吃早点。至于他们家那时候卖什么早点,我完全不知道了。
油老鼠是最爱啊,麻团不太喜欢,另外你还忘记一种,金刚蹄(也有发音为金刚脐的),一种六角型的糕点,工艺跟烧饼类似。
哦是的,那个东西我最不爱吃,干的很,不甜不咸的
微咸,我喜欢,不过经常当做下午点心。
外公很爱吃那个,我几乎不沾那个。
还有,一般用咸烧饼卷油条,因为咸烧饼是长条的,甜烧饼是圆的,细节啊细节。
长的是好卷点,但我还是用圆的,喜欢甜食。。
小时候早点也很喜欢吃油条,因为人们都吃油条。后来就吃油条、加老豆腐(豆腐脑)。
慢慢就不吃油条了。现在每天早点我都是自己做。
自己做是可心点的。。。
不知是因为我们这边的人懒还是之前的集体所有制太好了,我们这边90年代中后期以前(粮票时代)几乎没有卖早点的。有也仅限于豆浆油条豆腐脑而已,冬天还经常不出摊。
还是南方的经济生活丰富啊。
是吗是吗是吗?我觉得南方人在满足口腹之欲这方面还是很尽心尽力的,各种食物都十分认真地对待,每到春节前夕,各家各户的厨房炉灶都是热火朝天的,南方吃面食少,蒸包子之类的小时候很少,做米糕的更多,还有做菜肉馅儿的米粉团子,各种大鱼大肉,林林总总,有时候觉得现在的孩子过春节还是没有我们小时候幸福啊。。。
春节的时候南北方都要忙活吧。
我觉得我家这里早餐业不发达是双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卖早餐很辛苦,吃不了苦。二是吃早餐的没那么认真,对付对付就过去了,还省钱。早起一睁眼就花掉半斤粮票,太浪费了。
可能是的,不过已经好些年没在南方过年了,应该也还有些传统没丢吧。。。
南方就是三餐都当回事儿,尤其是早餐,现在回去的早点铺子依然是很热闹的,一点不输夜排挡呢。
那时候就算是小孩子也有每个月的粮票分配额,多了我一个小人儿,家里也多了不少粮票呢
我记得小时候我上学路上,我同学家是做大饼油条的
把油条裹在大饼里吃,真的是美味
你说的这个大饼是类似油饼这样的吗?
不是油饼,是那种圆形面积很大的,一般买回家是需要用刀切成四块的,然后可以从中间撕开,裹着油条
嗯,嗯,想起来了,貌似小时候没怎么吃过很多,烧饼油条是最常见的早餐组合
油腻腻的感觉。
小时候油也是限量供应的,外公特别省,炒菜不太放油,所以吃点油腻的也不会觉得,当时是觉得很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