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自辩

昨天偶遇在“单向空间”做分享会的《鸠摩罗什》作者,我是半道加入,只得在后排站着,除了与一起分享的几位大咖们聊到了那段历史,他提到了近期热议的一部电影,他持自己的观点,认为片子对“善”的处理不够,也即善并没有被张扬,反而是恶的人倒是活得津津有味。讨论的时候有人表示疑惑,“现在的事实就是作恶的反而可能幸福地生活,善良的人很可能过的不如他们。”

观影时,我并没有想到“善”或者“恶”的问题,只是透过镜头在看导演眼中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的人们的“爱恨情仇”,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叹。

《鸠摩罗什》的作者是位看上去五十多的男子,并未明显秃顶,就那部电影他特别认真滴提出了“善与恶”的问题。只能说那个时代下善与恶都被解读成了另一个模样,那个时代下的人可能本身就是“惊恐”的,惊恐于不知明天什么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以及亲人身上,是否会被逼迫要于至亲划清界限,是否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砸下来从此命运改写……在这样的氛围中,来谈善与恶,岂不有些奢侈了。不评价不参与已经是最大的“仁慈”。据说原著里对恶和善是有明确的“福报”的,王小波的作品里并不难发现善与恶。

作者分享到了自己写到鸠摩罗什第一次破戒时,搁笔了近半年。他到处收集史实资料,发现很多法门中人对他的破戒多为唾骂与不齿,认为他破坏了佛门中人的美好德行和名声;而多数居士或者红尘中人却认为他破戒正说明了他生而为人尚未丢失人性。不过作者显然是认为鸠摩罗什到底还是个人,于是拿了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来佐证,他道:“佛有很多分身,也许会化身为普通人,甚至乞丐,妓女,盗匪等等用自己来教化众生,反而是所谓“高高在上”的我们是需要被教化的那一拨。”

也许我们都太适应网络时代的各种“高速”,快速提交快速获得答案/结果,但实际上很多事情尤其关于人心的,也不是那么快就有结果,所谓真相也不过是一部分人的真相,就像僧侣们会执着于鸠摩罗什破戒的事而我们会在意所住所行所食所穿的高下一般,谁又知道鸠摩罗什即便破戒也依然可以翻译出那么多的佛经,谁又知道自己百年以后,到底“葬侬知是谁”呢?

2 条留言

  1. 小布丁说道:

    时间会给予最好的解说

    1. sherry说道:

      甚是甚是,世间一切都在“时间”里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世界终将得到救赎,当真爱被如此坚持

© 2018 燕渡寒潭 别为活命而败坏生存之根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