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零垃圾?

好吧,其实各类百科类网站都有收录这个词条了,你可以搜一下——个人觉得谷歌的会相对“公正”些。

极简之前从未想过作为一个小小的不到160的女子,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多少可以被回收处理多少又只能送到填埋场千秋万载地存在下去,并且以相同的物理形式。

虽然家人尚未真正受到我的影响开始极简生活,但我自己的极简生活算是略有进展,2015年第一次接触这个理念到现在,我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衣物少了,用品少了,甚至连多年养起来的“肉肉”也开始被我慢慢滴“扔”掉了不少,当然如果我自己不坚持改变可能会来的慢一些,但断舍离极简是这个时间线上最大的助力者。

跟着ZeroWaste零垃圾这个词开始莫名频繁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那位美籍法人Bea Johnson的一年全家只有一小玻璃罐的垃圾的图片初初只是让我随口就扔了一句:怎么可能?每天都不止这些垃圾,早晨我带下楼的垃圾少说三斤,厨余垃圾,家里的各种用过的纸巾,头天买的食物包装……不计其数,你告诉我只有一罐子,还全家人?!WTF。。。

带着好奇心和批判心,我开始找有关这个理念的相关资料。借着点语言优势和翻墙机会,果然她虽然是第一人(将零垃圾推而广之),但绝不是一个人,绝不是一个人!他们出门自带购物袋(布袋子或者网兜),带瓶子灌啤酒,橄榄油各种调料回来用,带不锈钢或者铝盒子当餐盒,拒绝一次性塑料吸管,自备不锈钢吸管……这不是回到了改革开放前的“打酱油”的日子吗?

有人会问,那厕纸呢?女同学的姨妈巾呢?ZeroWaster会回答你:月亮杯(Menstrual Cup)和布料护垫即可!其他厕纸直接冲掉!当然还有做到极致的人,马桶边挂两个布袋子,一个没用过的,一个用过的(具体操作请自行脑补吧。。)——原理上其实与以前中国人的尿戒子没什么本质差别,只不过一个是娃用的,一个是全家人都用的。。。

对于厨余垃圾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堆肥”这个词,大多数零垃圾践行者都是用这种方法处理厨余垃圾,但是在中国,对于没有私家院子的童鞋们来说,堆了这个肥去向也不明确,阳台种菜的量毕竟还是微量的。

而超市里货架上成千上万的商品,几乎没有一件不是裹着塑料包装示人的,这一点中国和国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差别的地方在于,欧美已经开始出现Bulk Stores(散装售卖店?)售卖厨房里的各种调味料(橄榄油,醋等),食材(干货等),还有卫浴用品,没有外包装的清洁用品等,卸妆棉,牙刷等等,可以用其他材质替代一次性用品的都有替代产品。

国内的零垃圾处于未起步阶段,除了身边一两个朋友刚开始断舍离极简以外,零垃圾的接触更少,于是做完的那场小型不到10人的零垃圾践行分享会终于找到了分散在北京的几个零垃圾践行者——相信还有其他的正在践行的零垃圾人隐藏在“大市”中,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人或者有国外生活经验的人,活动在一家关注环保的新西兰人开的披萨店进行,可能店里的食客会误以为这里在搞“英语角”吧?但语言只是形式,重点在内容上。

活动分享人是个姑娘,她从兜里拿出来了两个中号的玻璃罐子,介绍说,这是我和我男朋友过去三个月的所有垃圾!引来了一阵赞叹的吸气声。

活动六点半开始,大家开始各种social,一直到八点半才正式开始分享。这过程中她也提到了,有几点我个人也颇有共鸣,尤其是对“礼物”的拒绝。小时候就盼着过个节过个生日,因为可以收礼物,平时舍不得买的或者没理由买的东西,可以不花钱不花力气撒娇就能得到,拒绝——不太好吧?

我相信送礼物的人多半是精心挑选礼物不见的多贵重但一定是满满的心意,拒绝起来真的非常不近人情。前些日子我遇到了同样的事情,甚是头疼,礼物本身是非常漂亮,可事实上我真的用不上,到现在还放家里不知道如何处置,退回去怕驳了朋友的面子,不退回去我每天几乎都要为这个脑子里产生一个“这个怎么处理”的念头,然后给它pia回脑子里去……(我必须做点什么,既能让朋友不感到尴尬,我也能顺利达成自己的愿望)

当然拒绝淘宝卖家送的“礼物”或者说赠品其实简单多了,直接跟卖家说:我不要赠品!但还是碰到过卖家还是塞了个塑料喷瓶在快递里,十分郁闷,给他拿报纸包好了又邮寄了回去。

虽说零垃圾还算不上一场“革命”,但路还很长,尚需砥砺前行!

也希望有兴趣的朋友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可以分享践行极简和零垃圾的心得!

1 条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世界终将得到救赎,当真爱被如此坚持

© 2017 燕渡寒潭 别为活命而败坏生存之根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