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多想毁了自己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贡献可能在下一个一百年依然能看到痕迹,他发现的东西是个不太成长的东西,几千年来人们的思维模式几乎未有任何改变,希腊文明时代人们所持有的嫉妒心和现代人们的嫉妒模式相差无几,只是人们穿的衣服不一样了,用的东西不一样了,生活模式不一样了而已。

这本书写成于1938年,内容却没太多地方需要修改的——除了极个别心理学上的新的理论和名词术语以外。作者并不是我熟悉的任何一个人本主义治疗师或者行为主义治疗师,那个年代他是个出色的精神分析师(psychoanalyst),在心理治疗未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二十世纪早期,精神分析几乎是所有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以及和同事们的合作,与同业者的交流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个案,以自杀为突破口,详细列举了人类自我伤害的种种可能性,他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从自我伤害的根源开始,介绍了种种自我伤害的模式,为什么很多人在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却选择了自杀,而有些人则变着法子伤害自己,咬手指,挠头发(直到头皮裸露),自断手指,不断地进行外科手术,有人十年之内动了超过十次手术,这些通都是人们与“死本能”抗衡并且获胜的例证,当然个体的伤害也显而易见。

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认为很多器质性的病变,我们也需要看到它们发生的心理背景。就算是细菌侵入造成的感染,终究我们每天都被各种细菌围绕着,抵抗力的强弱往往也由那个不太能把握量化的心理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吧?

作者重点举了几个例子:咳嗽和肺结核以及高血压。例证说明这几种疾病的程度和治愈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精神分析治疗有时候需要十年甚至更久,但实际上早期也有很多通过治疗就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进展的,尤其是躯体疾病源于心理问题的。他认为“高血压”多半的成因是个人的经济上的压力,这话果然“诚不我欺”啊!!虽然高血压在医学上有遗传学的可能,但作者认为,更大程度上还是来心理暗示。

作者po了几张图,非常有意思的图。

   

图中的死亡线因为出生而变细了,但并没有消失,最后依然要回归到全部黑色的死亡状态,白色的“生本能”线一路努力将黑线往外推,尽可能地延长这条曲线。更长的线往往能避开了外部现实的壁垒,神经症也是避开了的外部现实但他们是以牺牲自己身体的部分功能作为代价的,独有精神病和自杀(自我毁灭)直接穿过外部现实世界,回到暗黑世界。

中国人的文化里极少正视死亡,小时候问到这个话题,大人们总是一言以蔽之:死了就是没了什么都没了。我还问:就是什么都没了?的确这个话题太沉重,什么都没了就意味着活着的一切努力都没有意义了吧?这样对结局终将消失的问题讨论似乎让人无法直视(欧文·亚龙先生著有《直视骄阳》主要讨论死亡焦虑。

弗洛伊德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从出生时就随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且彼此斗争直到死本能终于战胜生本能,生命回归混沌暗黑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本能倒反而是一件“稍纵即逝”的事情了,这短短的数十年跟宇宙生命比起来渺小得看不见了。选择自杀的人群自然是死本能压倒性地战胜了生本能,但是选择自我伤害的人群,只能说他们的生本能以部分失守为代价战胜了死本能,虽然有时候代价很大。

其实很难想象人可以从多大程度上伤害自己。从生理角度来说,他们可以用弹簧门猛撞自己的手指,让它们坏疽,可以假借操作失误让机器裹搅了自己一只胳膊,甚至可以生生用自己的手抠出来自己的眼珠,自己却感觉不到疼痛,还能解脱似的说:我把它弄出来了,这下我终于可以放心地睡觉了。几天之后她又同样抠掉了自己仅剩的另一只眼珠。从心理上来说,他们不允许自己成功,不让自己幸福,但凡事情发展到了可以让他们幸福成功的地步时,他们就会退缩,退到受苦的状态,旁人看来,仿佛只有受苦才是他们存在的模式,仿佛只有通过受苦他们才能感觉到存在似的,一如禁欲和殉道者。但他们不能停止这么做,停止这么做就意味着随时会被死亡本能淹没吧?

西方那时候兴起了“娱乐治疗”,让人们能够将“攻击本能”发泄出来,以防止“憋成内伤”,跑步,拳击等等方式都是极好的,现在看来依然是极好的方式,但很多人用错了,拿这些事情来做些冠冕堂皇的事情了,那就不但没效果反而会增加的内在的攻击倾向。

记得毕淑敏的《红处方》里扉页写着: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开始阅读这本书,因为即将呈现的内容可能会让你在夜晚开始阅读时心情沉重很久。《人对抗自己》这本书2009年就买了,一直放在书柜里,那天站在书柜前巡视看是否有没看过的心理学书,发现了这本,旁边就是霍尼·卡伦的《我们内心的冲突》,这一本连名字都很陌生,拿出来一看,果然是没看过的。看研究自杀的书,很容易就会失去力量,看不到希望之类的,好在作者用半人性化半学术化的笔触,写起来让人仿佛在看一本科学研究介绍某个星系或者某个科学理论的书似的,全书最治愈的只有最后一章,在谈怎么“重建”人格的提纲挈领,因为如果真正谈人格重建大概一本书也说不完。涉及到了个体及其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重建,让人看到了希望,这可能是所有治疗师/咨询师/分析师内在的驱动力吧,没有希望和爱,谈什么治疗又谈什么规划未来呢?

2 条留言

  1. 路易大叔说道:

    心态是最好的良药

    1. sherry说道:

      是啊,心情说的深一点就是潜意识在“作怪”啊

回复 sherry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世界终将得到救赎,当真爱被如此坚持

© 2018 燕渡寒潭 别为活命而败坏生存之根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LMS